1、審計業務三級復核制度
為了保證審計工作底稿的真實、完整和可靠,制定審計業務三級復核制度。三級復核是指審計工作底稿應由項目經理、部門經理和審計機構的主任會計師或專職的復核機構或復核人員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逐級復核。
(1)項目經理(或者項目負責人)復核是三級復核制度中的第一級復核,即詳細復核。要求項目經理對下屬審計助理人員形成的審計工作底稿逐張復核,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并督促審計人員及時修改完善。
(2)部門經理(或者是簽字注冊會計師)是三級復核制度中的第二級復核,即一般復核。它是在項目經理完成了詳細復核之后,再對審計工作底稿中重要會計賬項的審計、重要審計程序的執行、以及審計調整事項等進行復核。部門經理復核是對項目經理復核的一種再監督,也是對重要審計事項的重點把握。
(3)主任會計師(或者合伙人)復核是三級復核中的最后一級復核,即重點復核。它是對審計過程中的重大審計問題、重大審計調整事項及其重要的審計工作底稿進行的復核。主任會計師復核既是對前面兩級復核的再監督,也是對整個審計工作的計劃、進度和質量的重點把握。
(4)如果部門經理作為某一審計項目的項目負責人,該項目又沒有項目經理參加,則該部門經理的復核應該視為項目經理復核,主任會計師應另行指定人員代為執行部門經理復核工作,以保證三級復核制度的徹底執行。
2、業務流程圖及說明
說明:
(1)到行政部行政文員處領取《業務約定書》,并登記日期、被審計單位、委托單位名稱、約定書金額等內容,并由項目經理簽字確認;
(2)約定書未簽時,應在七個工作日內交回行政部。此項目至此結束。
(3)簽下約定書后,項目經理派工作人員進入現場進行審計工作。
(4)審計工作結束后,于行政部行政文員處領取報告號,并及時報送財務及業務副總。
(5)經三級審核后簽字蓋章后,方可歸檔。
(6)工作人員將報告交給客戶,同時收款。
(7)客戶未能及時付款時,拿簽收單至財務處開催款函,攜簽收單和催款函發動催款。
3、業務檔案的管理
(1)業務檔案管理基本內容包括:按照業務檔案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要求,對業務報告、工作底稿等業務文件材料進行收集、分類、立卷、整理、編目、歸檔、保管、利用、鑒定和銷毀。
(2)各業務人員在業務工作結束后,必須將業務工作過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和工作底稿,按歸檔要求進行整理后及時向檔案管理人員移交,任何人不得拒絕歸檔或據為己有。移交時要填移交登記表。
(3)業務檔案的立卷程序包括組卷、擬寫案卷標題、卷內文件材料排列與編號,填寫卷內目錄和備考表及裝訂等工作內容。
A組卷:按照一個委托單位一項業務,原則上組成一個案卷。對于一項業務需要組成若干冊時,在每冊封面上必須注明此項業務共有多少冊,此冊是第幾冊。
B本所業務文件材料按時間順序排列。卷內文件材料排列順序:
卷內文件目錄;
業務約定書;
業務報告(正本在前,修改稿在后),管理建議書底稿及附本,會計報表及附注;
委托單位聲明書,委托單位的未審會計報表;
工作計劃;
審計差異調整表及測算平衡表;
業務完成后的工作總結;
風險評估工作底稿;
對委托單位相關內部控制制度的研究與評價記錄;
實施具體審計程序的記錄和資料;
與委托單位、其他審計人員、專家和其他人員的會談記錄、往來函件;
重要法律文件、合同、協議和會議記錄的摘錄或副本;
與委托單位組織機構及管理層人員結構有關的資料;
與委托單位設立有關的法律性資料,如企業設立批準證書、營業執照、合同、協議、章程等文件或變更文件的復制件;
其他與完成業務約定事項有關的資料。
(4)卷內文件材料的頁號編寫:在卷內有文字記錄的每頁文件材料正面的右上角和背面的左上角編寫頁號(阿拉伯數字書寫),空白頁不編寫頁號。
(5)編制業務檔案案卷目錄:業務檔案管理人員結合實際采用“分年度法”,對業務檔案本著便于查找、利用的原則編制業務檔案案卷目錄。
(6)業務檔案的裝訂和移交:
A裝訂:在裝訂前要除去文件材料金屬物,案卷裝訂要牢固、整齊、美觀。
B移交:報告日后一周內歸檔(含電子文檔);特殊情況由項目經理進行情況說明,并經各業務副總審批方可延長一周;報告日后二周內未進行歸檔將給予扣款,每推遲一個工作日扣當月項目經理基本工資5元/天;報告日后兩個月未進行歸檔停發工資。行政文員在收取檔案之前看到“工作報告審簽表”和“業務工作底稿管理審批(底稿基本完善的審批狀況)”方可接受檔案。